第三百三十六章 建言二策(1 / 4)

经过张顺一番鼓动之后,顿时张慎言、吕维祺、宋献策和红娘子不由摩拳擦掌,准备大干一场。

张顺也豪情万丈,颇有拨开云雾见天日,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感。

等到议事完毕,张顺和红娘子一起送走了诸人。

左右无事儿,张顺见跟前无人,便忍不住伸手来,摸了摸红娘子圆滚滚的肚子。

他一边摸,还一边问道“最近感觉怎么样了?公务烦杂,切勿操劳过甚。你要小心养胎,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尽快喊我!”

红娘子一把拨开了他作怪的大手,笑骂道“这会儿想起我们俩了?等着你关心,我们都不知道饿成什么样了!”

“你忙你的正事吧,别整天在脂粉堆里厮混,这些琐事有我们操劳就够了!”

议事厅距离张顺和红娘子住处不远,两人有说有笑的一路走了回去。

张顺先送了红娘子回房,又嘱咐了箭儿一番,这才施施然返回到住处。

结果刚进屋,高桂英便告诉他道“回来啦,爹爹?方才赵老爷子来寻你,见你不在就又走了!”

这“赵老爷子”不是别人,正是赵鱼头。

虽然赵鱼头是最早投效张顺的元老之一,奈何一来年纪大了,二来不识字。虽然有些见识,终究无法以俗事托付与他。

张顺又怕他累着了,只安排了闲职与他。

所以这些日子他除了在张顺受伤、城中叛乱等突发事件中,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以外,平日里只管喝茶闲逛,不太参与政务。

张顺感激他当初投效之恩,听说他走了。

张顺看了看天色尚早,便连忙喊来王锦衣,下令道“锦衣,你找几个人,抬一顶青轿,把赵老爷子抬过来,一会儿一起吃个晚餐!”

王锦衣领命去了,不多时只见四个大汉抬着一顶小轿,七八个士卒护在左右,赶了过来。

到了张顺住处门口,赵鱼头连忙下来了,有几分激动的对张顺说道“老赵头我活了六十多年了,第一次有如此排场,全赖舜王洪福。”

“哈哈,各人有各人的造化,怎生赖我哉?”张顺当然知道如果没有自己,原本的历史会是什么样。

这些人或籍籍无名,或无奈身死,甚至连被史书书写的资格都没有。

总之“离乱人不及太平犬”,能有什么好下场?

好在这事儿也非张顺一人之力,当初若非赵鱼头等人投靠,自己说不定下场也好不了哪里去。

张顺谦虚的笑了笑,和赵鱼头一番退让之后,分定主客坐下,这才高声喊道“桂英,你去

炒几个小菜,温一壶老酒,我要和老爷子喝几杯!”

原本除了箭儿以外的几个丫头都是“高贵之人”,十指不沾阳春水,做不来这些俗事。

幸好高桂英勤劳能干,缝补些衣衫,做几个小菜倒是手到擒来。

赵鱼头客气了两句,见张顺执意如此,只好笑道“既然如此,老朽便倚老卖老,厚着老脸在舜王这里蹭吃蹭喝了!”

客套话说完,赵鱼头这才正色道“舜王殿下,老朽这次前来却是有两条建议说与舜王听。”

“哦?请讲!张某洗耳恭听。”张顺知赵鱼头找自己必有正事。

“咳咳……”听到张顺如此正式,赵鱼头也有点心虚。

毕竟张顺如今今非昔比,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田舍郎了。

稍微犹豫了一下,赵鱼头这才说道“一则,老朽想建议舜王早日称王建制,以正尊卑!”

“常言道‘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’。创业之初,大家同舟共济,一时倒也无忧。”

“待到有了地盘,有了民众,有了赋税,有了利益。这人心就变了,想要的更多。”

“若舜王不肯予之,他们或自取之,或投靠他人,反倒上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