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3章 记者创业(2 / 2)

没有。

“他们没有原料!没有原材料,买回生产线有什么用?”

LED生产的原料,很复杂,除了固体原料以外,气体,液体也不少。教育版套装,本来就产量就小,再自己去搞原料配套,就更不可能了。

只有几家军工企业,有一定的产业基础,但他们的决策过程十分缓慢,还在论证过程当中。

“原料他们本地没有,难道就不能进口吗?”

“有本事搞到外汇的厂家,至于做这么小的生意吗?有那时间,直接倒腾外汇不就得了?”

“这倒也是。”

人群中一片附和。其实这些记者们都不是很清楚。当产量小到一定程度,为这条生产线而配备的附属设施,例如管道,防尘设置,在成本里就无法忽视了。

这也是大家对这种生产线,不太感兴趣的原因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

“不过可以换个角度来看,他们拿不到,我们可以啊!这里是冰城!这就是我们的机会!”

“是吗?说说看!”

一群人围了过来。

“我们不直接生产LED,而是参考光电科研的做法。只是生产外延片就可以了。然后把这些外延片交给外围厂家去做后续加工,这样他们就不需要考虑原料的事情。

如果这些还不行,我们也可以加工到芯片这个阶段。他们只要负责封装就好了。”

李记者打这个主意也是很久了。

冰城有上游的原料,又有相应的技术,天然的就有了进军LED产业的温床。只不过这个主意虽然成本不高,但也不是个人玩家可以玩得起。

现在市里给了贷款政策。机会就这样来到了面前。

“这样做,恐怕你得交那个什么技术授权费吧。”

屋里有人觉察出不妥。光电科研把控了上流的专用设备,想买自动化设备,最后还是要找回光电科研。

“不用!我调查过了。用他们外销的那个教学版设备就可以。他们的所谓批量生产型,要明年才能量产,他们自己用的,实际跟这个教学版区别不算太大。

而且,这个设备非常便宜,我们完可以一次就多买几套。蚂蚁啃死大象!”

李记者做的功夫很到位。教学版套装里包括的MOCVD,是实际量产型号的精简版,但两者并没有本质不同,虽然操作上麻烦了一些。而大批量生产型号的MOCVD,还遥遥无期。

在这个时候进军外延片生产,正是时候。

软件的版权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。以至于教育版这个概念,居然是在LED设备领域先传出来,后被传入了软件领域。这段奇怪的经历,也成了困扰后世历史学家的谜团之一。

“好!好主意!算我一个!”

很快的,几个有心人就达成了合作共识,一个由记者下海创业,成立的LED芯片巨头,就这样成立了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

高科技的利润率,只有毒品可以抗衡。有人做出了榜样,又做出了成果,很快的,这块市场,被此时冰城活跃的民间资本盯上了。

在冰城,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了一批大大小小的LED公司。

这些公司,野蛮生长,横冲直撞,给了光电科研找了不少麻烦。

他们生产出的产品,没有对光电造成很大冲击,毕竟光电也没有在零售市场发力。但他们跟光电抢原料!

要不是光电和几个工大关联企业有点香火情,他们的大屏,被影响也说不一定。

在这种情况下。冰城很快出现了一批以对缝为生的二道贩子。

这批人什么都炒,例如蓝宝石原料,外延片,LED芯片方片,还有最终产品。反正这些东西,不论哪个环节,在市场上都是紧俏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