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章 亲家母(1 / 2)

重返1977 镶黄旗 2506 字 2021-03-18

第三件事,那就得说说杨卫帆和周曼娜的婚事了。

对待两家儿女的婚姻大事,杨家和周家充分发扬了军人“速战速决,毫不拖延”的特点,从除夕之夜把这件事敲定下来之后,就紧锣密鼓的着手筹备起来。

虽然两家的男人对此全都大撒巴掌,只靠穆迪和周夫人两位巾帼女将来运筹帷帐。不过必须得承认,女人似乎天生就是做这些事的料。在两个母亲有条不紊的安排下,一切都面面俱到。

两家人彼此的职责与权限划分很清楚。

“海军大院儿”这边一切吃穿用住都归杨家筹备。而周家既然要给两个年轻人在“海防”附近单配一套房子,那边儿便交由周家做主。至于婚礼和请客诸多事宜,是由穆迪先拟出个大框架来,细节两家人再行商量补充。

而两家人既不愿委屈了自家儿女,又存了些争体面的心。当然都是使出全力给孩子们置办东西。

对他们两个家庭的社会阶层来说,家电已经取代了普通家庭对“三转一响”的追求,走在了时代前面。

像十八寸彩色电视、四喇叭录音机,或许对普通家庭很为难,但对他们来说,托托关系就在商店里就能买到,其实不算什么。

而且谁买的都相差不大,无非是全套的、进口的,实在没什么可说的。倒是在家具上分出了一个高低。

那时候,结婚最重视的就是家具。或者到家具店去买,或者找人来打制,属于是结婚的必需品。青年男女谁要结婚没有新家具,是极为失面子的一件事。

比如民间就盛行“三十六条腿儿”,家具越多越有面子。如果连个新床也没有,那新婚夫妇的朋友们准都会在私底下议论。“看来是没什么钱的,穷成这样还结婚呢!”

而杨家、周家的标准必然远比民间为高,不是简单按腿儿计算的,讲究的是款式、是产地。

要说周家还真不马虎,几乎跑遍了京城的家具店,最终是把全京城最好的罗马尼亚家具弄到了手。

可尽管这样还是被杨家给比下去了。因为穆迪不但手里有杨卫帆给的三万块钱呢,杨家的关系网也遍及全国。

她竟托人,从“花城”买下了一套三千块的“东德家具”,又用军机给运到了京城。

这套家具周曼娜看过之后,她简直满意极了。回去就兴奋地告诉父母,说杨卫帆的妈妈不愧当过演员,品位真好。

买的家具特别大气华丽,不但沙发、床、大衣柜、电视机柜、书柜、多角柜、酒柜、五屉柜一应俱全,而且边沿都镶嵌着金色的装饰。

之后她又说,这次去,还意外得了杨家两千块钱,让她买衣服。她觉得穆迪这个未来的婆婆简直没挑了,对她比亲妈还好。

人一高兴说话就夸张,可你也得分这话在谁的面前说啊。这倒叫周夫人有点不受听了。

“好啊,你还没嫁过去呢,就成杨家的人了?你嫌弃你妈土?还嫌你妈委屈你了呀?”

得,就这样,当妈的心里泛酸,很执着地跟女儿怄起气来。任周曼娜怎么说好话也不理她。

要说最后还是周部长的话管用,一针见血。

“你们女人啊,真是!嫉妒心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冒出来!你也不想想,杨家是什么级别?离顶尖就差一步了。那是咱们能比得了的?何况你有这个必要吗?穆迪可是咱们实打实的亲家啊。说一千道一万,这不就因为咱们女婿是她唯一的亲生儿子嘛。杨家的其他人想要还没这样的待遇呢。难道你为这个怨人家不成?你呀你,让我说你什么好!”

结果这么一说,周夫人也明白过来了,不好意思地连称自己糊涂。

而周曼娜也不失时机地撒起娇来,搂住妈妈的脖子死活不再放开。一番嬉闹,母女俩的别扭也就过去了。

再后来,周曼娜也就用穆迪给的钱,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