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七章 再次进京(1 / 2)

袁方问孙承宗“恩师,您还进京吗?”

孙承宗道“去,怎能不去呢,听了你的解释,我还必须进京面圣,看看皇上对这个折子是怎么说的,不过,不带军队去了,就你,袁方你跟我去一趟京城。"

“学生从命!”

……

魏忠贤听说孙承宗要进京面圣,当时被吓坏了,他知道孙承宗一定是为杨涟弹劾自己而来的,准备进宫里面求朱由校救他的性命,王体乾将魏忠贤劝住“厂公,孙承宗只带了一人进京,您何必如此慌张!”

“他真的设有带军队前来?”

“设有。”王体乾道,“假如他真的带军队来我们反而不怕他了,完全可以给他定一个谋反之罪。”

有了王体乾的这句话,魏忠贤心安了许多,他问王体乾“现在该如何是好?”

这次杨涟弹劾魏忠贤的危机就是王体乾为他在朱由校面前化解的。

现在王体乾己经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了,魏忠贤被升任东厂提督,就提拔了王体乾,而王体乾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,按照以往的规矩,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地位是在东昌提督之上。但是王体乾为了避让魏忠贤,便将自己置于魏忠贤之下。

当时杨涟上呈的奏疏到了未由校这儿之后,朱由校把魏忠贤叫了过来责问魏忠贤,同时让王体乾在一旁诵读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。

然而王体乾在诵读奏章的时候,故意将奏疏中关键的句子和事件遗漏不读,这些中切之语不能上达圣听,杨涟的目的自然没有达成。

现在魏忠贤问王体贤,孙承宗进京如何是好时,王体乾宽慰道

“厂公无需多虑,您知道跟随孙承宗的是谁吗?”

“是谁?”

王体乾笑道“是袁方。”

魏忠贤叫说是袁方,一百个放下了心,他知道袁方必定会像王体乾一样尽力为他魏忠贤说好话的,所以他打消了去宫里面求皇上的想法,安心地坐等孙承宗进京。

魏忠贤这个人是深受朱由校信赖的,历史上,朱由校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说魏贤“恪谨忠贞,可计大事”。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,固然掺杂着个人私情,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“大事”方面的清醒和果决,尤其是在维护大局、知人善任、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。

平心而论,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,未免有党同伐异、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,但从他曾经力排议、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,抛开私怨、违心推荐赵星、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面,可以看出,他还是心系大明江山的。

魏忠贤主政期间,形势良好,辽东局势平稳,这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。

由此而看出,魏忠贤也不是史书上记载的那般无恶不作。

众所周知,明朝是在朱由俭手上灭亡的,而朱由检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干掉魏忠贤,魏忠贤死了,就成为了东林党一党独大的天下,明朝亡亡于流寇,亡于东林党。

朱由校在位的时候,有名的民变只有一次,就是苏州的那一次,五人墓碑记记载的就是那件事。而朱由俭做了皇帝,民变那都不叫民变了,直接是造反,有名的人太多了,张献忠,李自成,高迎祥,是什么闯王,闯将,闯塌天,无奇不有。

为什么朱由校在世时魏忠贤乱政那么厉害人民却不造反,而朱由俭上位却有那么多人造反?

要知道,朱由校是个木匠皇帝,不理朝政,而朱由俭却是不贪财,不好色,每天新自理朝十几个小时,衣服上还打补丁的勤俭又勤奋的皇帝,他却把江山给丢了。

为何?

万历朝张居正时工商业得以迅猛发展,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,魏忠贤上台的一项政